提质增效时期,如何破解原创图画书不可回避的发展困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诛仙 书 内页插图 第一版图片 提质增效时期,如何破解原创图画书不可回避的发展困局?

提质增效时期,如何破解原创图画书不可回避的发展困局?

2023-12-16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余若歆

本文约5000字预计10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6月26日,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简称“中原传媒”)、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海燕出版社(简称“海燕社”)、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主题为“国际视野下图画书的中国格调”的“2018金羽毛绘本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在少儿出版成为“全民出版”的当下,原创图画书的地位不言而喻,商务君根据与会行业专家、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发言总结成稿,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2018金羽毛绘本高峰论坛以“国际视野下图画书的中国格调”为主题

在少儿出版成为“全民出版”的当下,发力原创、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成为第一重任。而作为少儿出版领域最活跃的细分板块,图画书也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点,从“喝洋奶”向“喝母奶”的转型之路仍旧任重道远。在这样的关键节点,通过一场由专业人士参与的论坛来讨论儿童图画书的文学性、艺术性并提供一些冷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有少儿出版人曾用“从门前冷落鞍马稀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形容新世纪以来国内的图画发展历程。从开卷监测的数据来看,图画书的市场规模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甚至在成长性方面高于儿童文学板块。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名家加盟图画书创作,一批兼具图文创作能力的新锐插画师崛起,以及出版机构、媒体、阅读推广人、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努力,中国原创图画书显示出新的活力。但也有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国内图画书爱好者和从业者眼前:

虽然近5年来原创图画书数量持续上升,但目前引进版仍占据市场主体,出版机构为逐利盲目引进且存在哄抬版税的行为,产品鱼龙混杂。以当当童书2017年的销售情况为例,原创图画书的品种占比25%、销售码洋占比仅为10%,8成以上的销售码洋被欧美、日韩等引进版图画书占据,原创作品单品销售贡献率较低。

与图画书出版数量与日俱增矛盾的是,许多文字作者、绘者对图画书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了解,中国尚未形成原创绘本品牌集群。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70%以上的原创绘本是根据已出版的图书改编而成,不能算作真正的原创图画书。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也表示,当前我们的图画书创作并不缺优秀的创作者,缺的是“会用图画讲故事”的作者,一些把图画书当做新蓝海的作家甚至连基本的图画书阅读量都很欠缺。

在弘扬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原创图画书激增的一大表现就是传统文化类图画书的层出不穷,而题材重复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原创能力的不足。虽然当前也有许多出版机构通过国际组稿、中外作者合作等多种方式丰富原创图画书的创作,但整体而言,更为开放的观念、对作品的耐心打磨、故事的表现能力等,均是原创力量发展之需。

“金羽毛”助力海燕绘本腾飞

作为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海燕社在图画书板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坚持原创与引进并举,走“专业化、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之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海燕社出版的《小鳄鱼丛书》(共10册)、《花生米样的云》等作品,不仅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奖、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收入囊中,而且锤炼了图画书编辑队伍,为如今图画书产品的体系建设打下根基。目前,海燕社既有“小兔汤姆”系列这样的引进版品牌,也有“棒棒仔”原创图画书系列。

海燕出版社打造的“金羽毛绘本书系”最新作品《石像的秘密》《布鲁跟我的约定》《好大的风》

而除了在国内树立图画书品牌标杆之外,海燕社在绘本阅读推广和理论探索方面亦有所建树。作为践行2013年中原传媒提出的“绘本中国”出版战略的直接成果,海燕社从2015年开始推出的“金羽毛绘本书系”现已出版图画书近百种,部分单册品种销售突破10万册。这片金色的羽毛如信使般,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风格成功碰头,并架起世界优秀图画书作者交流的桥梁。2016年,首届“金羽毛绘本高峰论坛”聚焦于“国际视野下绘本的当代品格”;两年后,中国台湾格林文化发行人兼总编辑郝广才,王志庚,俄罗斯著名插图家、2018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伊戈尔·欧尼可夫,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这些图画书“痴迷者”们针对“国际视野下图画书的中国格调”再次论道商都。如今,“金羽毛绘本高峰论坛”这样的品牌活动,已成为图画书爱好者和从业者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三重奏”解构图画书的中国格调

在原创图画书的培育过程中,既要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又要与国际接轨,这也是海燕社“金羽毛绘本高峰论坛”始终将“国际视野”作为议题之要的重要原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用图画书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对于图画书在中国的发展脉络要有清晰的认识。新世纪以来,少儿出版的飞跃式发展,形成了“黄金十年”这一高峰,但中国图画书的第一个“黄金十年”却并不为人所熟知。本次论坛上,王志庚以“视觉蒙童——新中国17年的图画书概观”为题,回溯了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历程,按照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文学、出版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将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民国时期(发轫期)-新中国17年(第一个黄金期)-20世纪80/90年代(第二个黄金期)-21世纪(第三个黄金期)。王志庚表示,我国具有悠久的图像叙事历史,人类记事也是从图画开始的,到明朝嘉靖年间出现了一种 “上图下文”或“左图右文”的图书,而中国第一本彩色图画书则可追溯至万历年间。

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以《萝卜回来了》为引,回忆了上世纪中国图画书的黄金时代

其中,王志庚重点回忆了前两个阶段的图画书发展情况。民国时期是我国儿童图画书的发轫期,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这一时期,儿童图画书从连环画中分离出来,出版了大量的图画书作品,产生了一些图画故事理论,滋养了画家、编辑、作家等中国图画书最初的创作力量。民国时期的儿童图画书则大致包括故事画(期刊封二、内文)、图画故事(期刊内文)、图画故事书(图书、教科书)等三种不同形式。而作为图画书的第一个黄金期,在新中国17年(1949-1966年),产生了一批图画书的画家、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图画书作品,涵盖经典故事、歌谣、综合认知类、知识类图画书、美术设计等多个类别;诞生了一批专业的图画书编辑(装帧、设计);开展了包括分级阅读、图文关系等在内的图画书创作理论研究;就作品而言,产生了无字,剪纸、木刻等极具中国元素,折叠式等多种形式的图画书;此外,图画书、挂图/海报、幻灯片、动画电影改编等立体化出版规模初显。虽然中间也存在忽视文学创作规律、儿童特点等不足,但整体而言,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图画书自身的多元发展特色,对后来的图画书创作和研究影响深远。

这些深入浅出地阐述,均是王志庚致力于梳理中国图画书发展脉络梳理的成果。他表示,未来还将策划编纂一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百年百部》,集结百年来的原创图画书精粹。

其次,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图画书用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一个故事,而业内对于图文关系的探讨从未止息。日本著名绘本家松居直在《我的绘本论》表示,绘本不单单是“文+图”,而应该是“文×图”。方卫平认为,“图画书是图和文共同参与的叙事”这一常识,离真正成为业界共识尚有一定距离。多年的儿童文学和图画书研究经验,让方卫平坚信“好的图画书一定是处理好了图和文之间的‘差异’关系。”

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图文之间的“差异艺术”:第一,差异,是理解图画书艺术的起点。他认为,所谓图画书,要具备文字简略、构图精致等特点。而文字和图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巨大差异。童书出版史上,文图合作的艺术起点是图像追随文字,比如《我的爸爸叫焦尼》。差异、互补等图文关系巧妙地配合起来。

第二,差异,是儿童图画书的现代标志。主要表现在于图像不再仅仅满足于追随文字,而是要寻求自身独特的差异表现空间。他认为,对于一个优秀的插画家,文字只是起点。并以《迟到的理由》举例说明,故事主角由于爸爸买了许多闹钟导致自己迟到,图画表现出的是主角爬上梯子关闭满墙的闹钟,生动地完成了文字以外的叙事。同时,最好的图画书文字并不是文学性很强的文字,而是跟图像互为配合来讲好一个故事,比如《捉小熊》中,用“一天,小熊去散步”来表述,文字成为第三人称的叙事。

《迟到的理由》插图,生动地完成了读者阅读文字以外的叙事

第三,差异,是艺术观与文图之间的表意让渡。简言之,则是图画能够说明的绝不用文字再重复表述。如同马丁·萨利斯伯瑞在其著作《剑桥艺术学院童书插画完全教程》中所言“在图画书中,文字和图画的关系独特而又复杂。它们各自的地位需要全盘考虑和衡量,彼此补充而不是重复相同的叙述。”比如,《再见!》中,一句“爸爸送汤姆去幼儿园”,画面则是小猪汤姆的妈妈抱着他去幼儿园,青蛙宝宝、鳄鱼宝宝、大象宝宝都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在了前面,而几个小宝宝回头看汤姆的细节设计巧妙。他认为,优秀的图画书是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表现足够的趣味性,而优秀的插画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方卫平认为,优秀的图画书是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表现足够的趣味性,而优秀的插画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四,“差异”与图画书叙事的创意。这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文字与图像的“差异”叙事,带来了现代图画书艺术的巨大可能;现代图画书的艺术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图像在追随文字的同时,不断发现、发明、创造与文字之间的各种“差异”关系的历史。方卫平以乔恩·克拉森《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第一页图像是小鱼戴着一顶小帽子在海里自在地游弋,文字为“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短短两句话,交代了故事主角和故事背景,若只是单纯地看画面,得不到这些信息,而同时文字也达到了引起读者好奇的目的。同时他还提出,在表现方式差异上,文字体现线性、概括,图像则表现瞬间、具象;在表现内容差异上,文字体现主观、心理,图像则对应客观,场景。

在《这不是我的帽子》中,“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刚刚偷来的”短短两句话,交代了故事主角和故事背景,并达到引起读者好奇的目的

第五,他用《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为例,揭示了“差异”的两大意义——独特的游戏趣味和独到的蕴涵表达。方卫平强调,“无边的图画书”的概念揭示了图画书艺术的多元性、丰富性。而发掘文图之间丰富、精彩、深刻的“差异”艺术,是现代图画书建构其独特艺术身份、面貌和价值的根本源头和保障。

最后,如何用世界化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创意和表现手法是关键。论坛上,来自中国台湾和俄罗斯的两位作者生动诠释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

自1966年设立以来,两年一届的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早已成全世界范围内插画领域的至高荣誉,安野光雅、莫里斯·桑达克、安东尼·布朗等大家皆榜上有名。作为第27位获此殊荣的插画家,伊戈尔·欧尼可夫和海燕社的缘分早在获奖前就已经建立。他已在中国出版的6本绘本中,《十二生肖谁第一?》《斗年兽》等4本都是与海燕社合作的。论坛上,欧尼可夫从创作视角、儿童视角、文化交流视角等方面,谈及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如何用自己的创作理念来表现中国文化。他谈到,自己对于中国最早的记忆,就是家中两幅风景画中的远山、竹林。

在这次活动之前,虽然他并未来过中国,却凭借自己的想象创作了多部中国元素图画书,并广受好评。在积累了丰富的动画创作经验后,他开始插画创作。也正是得益于之前的从业经历,伊戈尔·欧尼可夫在创作时会充分考虑人物形象、服装、性格以及经历等,这使得他的作品视觉冲击力和画面感极强。比如在创作《十二生肖谁第一?》中的“老鼠”角色时,他将其定位于“东方牛仔式人物”,而猫则是懒惰、得过且过的代表,故事里最终老鼠凭借自己的机敏超越了猫。他强调了创作中色彩的使用和细节的重要性,充分使用对比色,丰富画面的层次感;画面中插入文字并未描述过的小细节,这些细节赋予了故事趣味性。

另一位作者也是知名出版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家对“绘本”概念尚不熟悉时,郝广才已经将自己的绘本在华语世界做出了影响力。他说,绘本是孩子进入文学和教育领域的第一块“垫脚石”。从创作上来说,如何将绘本创作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他认为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聚焦于“吃喝玩乐,食衣住行”等各个细节,文字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最容易漏掉的是细节,但往往成就一部作品的也事细节,比如他坚信“吃是人类永恒的乡愁”,以豆腐、茶叶、面、米、等为主题,开发了系列绘本;

第二,作品不可能一次到位,必须反复打磨,如他与海燕社合作的《桃花源记》已打磨两年。

第三,图画书阅读没有年龄限制,对于孩子来说,亲子陪读重于一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而是亲情和爱。同时他还指出图画书创作的一些关键点:写作和画画一样,一定要注重细节,表现过程,写出“慢动作”;绘本就像拍电影,每一页都要具有连贯性。比如他取“庄周梦蝶”的典故,创作了《熊梦蝶》《蝶梦熊》两本图画书;在进行图画书创作时,可以通过图画、题材、文字等各个部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其中;他强调,素材和故事并不稀奇,创意才是特别之处,创意法则之一是“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必须去掉”。比如,在《陀螺》中,他用失忆症的老人作为主角,主要寓意是“如果传统工艺没能被传承下来,就会永远消失”。

商务君已开通打赏功能,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喜欢作者”打赏,敬业的商务君也很可爱哦!真的可以考虑一下投喂商务君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